
彭湃
经历:
彭湃(1896—1929),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出身于工商地主家庭,早年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海丰中学、广州广府中学等校读书。
1917年夏去日本求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1921年回国,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海丰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同时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0月在海丰县赤山约建立中国第一个农会。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并任会长。
192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开始后,倡议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参加两次东征。
1925年5月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委员长。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后,任区委委员。
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
1927年3月到武汉农讲所工作。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7年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在八七会议上缺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7年10月,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陆丰、海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冬,任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在敌人的审讯中,彭湃总是给以严厉的回答:“我们共产党是代表工农人民大众的。全国的工农大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要向你们讨回血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对于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他坚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的统治,建立全国的苏维埃政权。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人民就可以过着和苏俄一样幸福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行刑的时间到了,他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赠送给战友,并慷慨激昂地向狱中的难友和押送的士兵们作了最后的演说,与战友们齐声高唱着雄壮的《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蒋介石!”“中国苏维埃万岁!”“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以无比的英雄气概走向刑场。他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其著作编为《彭湃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