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国 胸怀天下——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照片展
展览时间:2018.06.22——2018.08.26
展览地点:辛亥革命纪念馆 (1号特展厅)
在上海这座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里,思南路幽静古朴,路旁一株株高大梧桐树的背后,坐落着一幢幢建于上个世纪初的美丽的欧式小洋房。路的东侧有这样一处所在——香山路七号,这里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女士的寓所。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发表《辞大元帅通电》,表示“顾我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护法战争失败。随后,孙中山夫妇乘船到上海。
以革命为终身追求的孙中山先生,一生四海为家,绝大多数时间居无定所,与宋庆龄婚后也在四处奔波。中山先生一生“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几位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为了中山先生能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集资购买了位于法租界的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七号)并赠予中山先生。自此,孙中山先生夫妇有了一个固定的居所,这里成为他们唯一共同的家。
在居住于此的几年时间里,孙中山先生潜心思考中国民主革命问题。他奋笔疾书,写就了《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两部鸿篇巨著,形成了其系统的实业救国思想;他酝酿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其革命思想和救国实践的伟大飞跃;在这里,他广泛接见各路代表,积极商讨革命道路和救国方略。这里不仅留下中山先生生活的印记,还见证着他为民主革命而奋斗的艰辛历程。
(李大钊:1922年,李大钊多次到孙中山寓所讨论中国民主革命问题。其在《狱中自述》写道:钊曾亲赴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曾忆有一次中山先生与我等畅谈此问题亘数小时间.....)
在这个家中,孙中山先生珍藏着大量宝贵的照片,照片中的人是中山先生生命中重要的亲人、朋友和战友,共有600余幅,与中山先生的人生轨迹有诸多交集。照片涉及的人物之广,记载的场景之多,隐含的故事之丰富,传递的情谊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今天,以亲情、爱情、友情为线,精心挑选百余幅照片以及辅助文物,形成此次以“心系家国 胸怀天下”为主题的展览。
第一部分 身远倍思亲 未敢忘忧国
孙中山先生在为革命奔走呼号、夙夜匪懈的“凡四十余年”里,思亲未敢忘忧国,与家人却聚少离多。但父母的深明大义、兄长的倾囊相助、子孙的舐犊情深都给予了他精神与经济上的无限支持。
第二部分 贤妻宜家室 笃爱共死生
孙中山的一生,经历两段婚姻。与卢慕贞的结合为父母之命的传统包办婚姻,卢氏孝顺翁姑,教养子女,解除婚姻后,孙中山对卢氏以“科母”相称,照拂有加;宋庆龄为受西式教育的新女性,孙宋的十年婚姻相濡以沫,他们分担婚前的反对声浪,他们共享婚后的革命爱情。
第三部分 安危相倚仗 甘苦共品尝
革命的成功,国家的建设,绝非一两人之功。孙中山革命一生,争取各方人士的支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带领同仁奋斗不止。同志、部署多有赠送照片表达对先生的感情,这些照片展示了与孙中山肝胆相照的仁人志士之风采,他们团结一心、休戚与共,只为“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
第四部分 师友遍世界 知交满天下
在孙中山革命的一生里,不仅团结本国的革命力量,还具有世界眼光,结交各个国家的政界名流。孙中山学习、借鉴各国最新的学术成果、经验教训,最大限度地争取各国政府、民间人士的支持、帮助,同时对于那些与我们有着类似经历的被压迫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尽可能伸出给予援助。他以其自身的魅力,赢得了不少国际友人的爱戴与尊重,可谓知交遍天下。